1、判断题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
A 内阁制? B 两党制? C 总统制? D 选举议会和议会立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列举下列四位改革者在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
参考答案:(1)梭伦: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
(2)商鞅: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3)穆罕默德·阿里:废除包税制,改革土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
(4)亚历山大二世:“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解答此题,首先要辨识这四幅图片属于哪位改革者,其次综合分析他们所实施的土地方面的改革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宗之立,虽由劝进,然天命人心之所归,虽古圣贤之君,亦不能辞也。盖自太祖以来,海内用兵,宁岁无几。重以海陵无道,赋役繁兴,盗贼满野,兵甲并起,万姓盼盼,国内骚然,老无留养之丁,幼无顾复之爱,颠危愁困,待尽朝夕。世宗久典外郡,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载,而南北讲好,与民休息。于是躬节俭,崇孝弟,信赏罚,重农桑,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却任得敬分国之请,拒赵位宠郡县之献,孳孳为治,夜以继日,可谓得为君之道矣!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然举贤之急,求言之切,不绝于训辞,而群臣偷安苟禄,不能将顺其美,以底大顺,惜哉!
——《金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金世宗改革的背景。(8分。照抄原文不给分)
(2)根据材料,概述金世宗改革的成效。(7分。照抄原文不给分)
参考答案:(1)长期战争,社会动乱。赋役繁重,盗贼横行,人民反抗。道德沦丧,百姓怨声载道,危及统治。金世宗深谙国情,知道如何治理国家。(8分,意思接近即可赋分。照抄原文不给分)
(2)政治清明,官吏各司其职。生产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秩序恢复,社会安定。金国进入相对繁荣时期。(7分,意思接近即可赋分,答出其中三点即给满分。照抄原文不给分)
本题解析:(1)这一题要求不得摘抄原文,主要考查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首先要能大体读懂这段文字,找出属于背景的段落,即“盖自太祖以来,……知吏治之得失”,然后将这一段文字分出层次,最后把每层的意思用现代文表达出来即可。
(2)这一题答题思路与上一题相同,只要找出属于改革成效的段落,然后用上面的的步骤依次去做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新网”2010年7月2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201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
A.“礼之胜,和为贵”
B.“仁人无敌于天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养心莫善于寡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党中央重视民生,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选项中与此相符合的应是C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意是: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故选C。A项强调的是礼、和谐的内容;B项强调的是实行仁政的作用;D项主要说的是要清心寡欲。因此ABD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涉及到古代重民内容的主要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战国孟子那里得到发展,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与此相关的儒家思想的其他内容如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和儒学在每一个时期的发展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朱熹《朱子大全》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出自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近日横”一般多画泊着一空船,舷边睠着一只鹭鸶,或船蓬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的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而无行人。那种闲适、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的更加准确。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传播状况?影响如何?(9分)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4分)
(3)理学对材料二所述的书法、绘画特点有何影响?(3分)
(4)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和简要主张。(8分)
(5)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对此,你如何评价?(2分)
参考答案:(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传播状况如何?影响如何?
状况: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运用于印刷行业,东传朝鲜、日本,西传欧洲,推动了各国文化事业的发展(3分);火药广泛应用于战争和生产的各个领域,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3分)宋代发明、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领域,13世纪传入西欧,在新航路开辟中起了重要作用。(3分)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4分)
核心主张:核心思想是理(2分)?实质:实质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2分)
(3)理学对材料二所述的书法、绘画特点有何影响?(3分)
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应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
(4)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和简要主张。
代表及主张:春秋时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核心是仁和礼;(3分)战国时孟子、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主张施行仁政,以礼法治国;(3分)西汉时,董仲舒建立起"天人感应"为基础的新儒学,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
(5)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对此,你如何评价?(2分)
评价: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批判,有利于认清程朱理学的弊端和消极作用,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个性发展的愿望,从这一方面讲,具有进步意义。(1分)李贽全盘否定程朱理学,进而否定孔子及儒学思想,这就是否认了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的合理成分,这是不可取的。(1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史实回答,第二小问主要从对欧洲的影响、世界航海的影响等方面解答。(2)从“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等语句可总结出朱熹的核心理论主张——理。既然朱熹是儒家知识分子,那么其关于“理”的学生实质仍然是儒家伦理道德。(3)理学强调的是一种精神,所以也表现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中,就是强调精神、气度等。(4)此题很简单,主要依据所学史实回答即可,如: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的儒家的核心是仁和礼。以此样式解答其它几个。(5)实际回答此题要掌握一个原则,即把问题放到当时的环境中考虑,而且要注意从两方面考虑,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点评:此题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对儒家这一主流思想认识和理解,考查了学生认识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