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发表上述讲话的主要历史背景是当时我国
A.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B.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凸显
C.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D.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可知,官僚主义、权力过集中等现象是因体制弊端造成的,注意题干的“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因此,党和政府主要着重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B项正确;ACD项分别是思想与经济上的因素,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兴起
B.封建势力对民族资本的束缚
C.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性
D.列强在中国开办船舶制造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艰难,受到封建主义的严重阻碍。AD两项为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未反映。B项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不是材料内容反映出来的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 )
A.元朝灭亡的原因
B.理学的影响
C.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理学注重道德熏陶和气节培养,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元末 殉难者多进士”正是理学影响下出现的一种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人说“春秋无义战”,有的人引用列宁的一段话作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地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联系春秋争霸的史实,评述以上观点。
参考答案: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因此战争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忽视了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
列宁的话适合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进步。①战争给新势力提供了发展条件,要争霸就要富国强兵,因此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进行改革,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削弱了旧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为后来秦的统一提供了前提。③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做这类题的规律是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分析历史事件,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也应看到其局限性,并能分清以哪方面为主。做这类题还应熟知历史事实,否则便成无米之炊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 )?
A.纺织业和造纸业
B.纺织业和面粉业?
C.面粉业和火柴制造业
D.造纸业和化工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等轻工业。故正确答案为B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