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
①关于人权的主张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②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 ③面临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④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当前国际形势可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经常以所谓“人权”问题进行反华活动;当前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并未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故①④不符合实际,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新婚谈》中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民思想观念的改革
③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④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所述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婚姻习俗的变革,该题可以转化为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国经济对比表

对表中信息分析错误的是
A.欧洲各国实行经济联合,发挥整体优势
B.美国忙于越南战争,经济发展缓慢
C.欧洲各国放弃了依靠美国的外交政策
D.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这里的“各项工作”包含( )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关键词: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一路线是在1953年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进行土地改革,A项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都发生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C、D两项错误;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属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实施,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未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的阻力来自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苏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理应取得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但由于?美国?采取抵制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因此选B。
点评: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本专题内容是命题的重点区域。从考查的重点看,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美和中日关系、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等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于建国初期内容的考查主要涉及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对于中美、中日关系重点考查双边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要求理解国家利益是外交关系发展变化的出发点;对改革开放后外交活动的考查则重点突出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另外,随着中俄关系和中非关系的发展,高考加大了对上述问题的考查,考查角度主要是分析中俄、中非关系取得的重要成果。从考查的形式看,新中国的外交深受国际局势和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高考命题会从这一角度出发,要求回答外交现象背后的其他因素,以考查考生横向综合能力;同时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联系当今的社会热点背景,如以构建和谐世界等来考查中国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分期纵向梳理新中国所取得的外交成就,着重把握我国政府在不同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作出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