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厉以宁说:" 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士曾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都涉及到经济体制的变革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历史课外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使用了以下参考资料,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问题应该是
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②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③《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
[? ]
A.工业革命和自由主义经济
B.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C.欧共体和欧洲的联合发展
D.区域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是?(?)
①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③最主要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积极扩大耕地规模来增加农业产量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本题为组合型的选择题,可用排除法。②只是符合罗斯福新政。④两者都不符合。故B是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罗斯福新政中为解决失业问题采取的措施是
[? ]
A.以工代赈
B.整顿金融体系
C.提高农产品价格
D.颁布《工业复兴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36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部制订的《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案通过给予农场主一定的土地撂荒补贴,限制土地播种面积,减少粮食生产。对这一措施的实质认识正确的是
A.将保护环境与限制农业生产结合
B.减耕限产以便保障农民的利益
C.提高美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国家干预经济以缓解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知国家在调整农业生产,加强了
对农业生产的干预,再结合题干时间1936年,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故D项正确;环境保护与题干
信息无关,排除A项;B项是现象不是实质,排除;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稳定农产品价格,不是为了提高
市场竞争力,故C项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