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发布了带有临时约法性质的《五条誓文》。
内容是:“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五条誓文》成为明治政府改革的基本纲领。请回答:
(1)明治天皇进行这项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5分)
(2)“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的目的是什么?请举出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事例各一项。(4分)
(3)明治天皇的这些措施对日本乃至东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3分)
参考答案:(1)明治天皇进行这项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5分)
明治天皇进行这项改革的背景是幕府的封建统治导致国内矛盾尖锐,广大下层民众、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以及中下级武士都对幕府不满,加上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5分)
(2)“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的目的是什么? (2分)请举出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事例各一项。(4分)
目的是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摆脱民族危机。(2分)请举出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事例各一项。政治:废藩置县。经济:承认土地私有或大力引进西方技术。文化:倡导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举办新式学校。军事:学习西方,建立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4分)
(3)明治天皇的这些措施对日本乃至东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3分)
明治天皇的这些措施对日本的影响:日本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列强的侵略,成为独立的国家(2分)。但是,日本也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对朝鲜、中国进行侵略给东亚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1分)
本题解析:(1)明治维新的时代背景只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去回答即可,材料中的信息较少;(2)该问题本身即多少带有相关的答案“大振皇国之基础”的意思就是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结合教材内容的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写出明治维新的具体措施即可;(3)该问题考查的是对明治维新影响的评价,从正反两方面解答即可。
点评:高考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考查主要涉及到选修层次考查,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材料题,本题即是典型之一,因为在此题型中可以全面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①明治维新的时代背景②明治维新的具体举措③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性质④明治维新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两国各自进行了一场图强的运动,但其结果却不一样。中国的失败了,日本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请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一)在中国开展的运动是:(1分)
在日本开展的运动是:(1分)
(二)从以下几方面比较说明中国的失败和日本的成功的原因:
(1)经济方面:(2分)
(2)政治方面:(2)
(3)目的:(2分)
(4)归纳说明中国开展的运动失败的必然性(2)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归并各小都、乡邑、聚(村落)为大县。全国凡四十一县(《史记·商君列传》作三十一县),每县置一县令,掌管全县政事,消除领主政治的残余影响。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臣等所居即天子之土,臣等所牧即天子之民,安能私有乎?今谨收集版籍(注:“版”是指各藩的领地;“籍”是指领地上的人民)奉上,愿朝廷处置。
——摘自《萨、长、土、肥四藩主奉还版籍奏文》(明治二年)
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一。朕前听纳诸藩奉还版籍之议,新命各知藩事,使之各奉其职……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
——摘自《废藩置县诏书》(明治四年)
(1)指出材料一所述的改革措施。据材料二,概括废藩置县的过程。(6分)
(2)据上述材料,归纳两场改革的共同内容。综合以上材料,分析说明这一改革内容在作用上的相似之处。(9分)
B.[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私人企业和私人的主动性应该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然而,鉴于这个大民族和大国的整个需要,并且考虑到私人资本不能做很多事情,因此经济应该由国家控制。
——摘自凯末尔《土耳其国家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凯末尔认为,尽管考虑到私人企业和活动仍然是我们的基本主张,但我们的主要政策之一是国家积极关心涉及民族普遍性问题和重大利益问题,特别是国有经济问题。
——摘编自《现代土耳其》
材料二?到30年代末,土耳其全国铁制品生产的100%,钢制品生产的80%,水泥制品生产的55%,均被国有苏美尔银行所控制。而国有埃蒂银行则控制了土耳其全部的煤炭和铜矿生产。
——摘编自《危机中的土耳其:从国家主义到新殖民主义》
(土耳其由)1927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仅占0.14%的比例,逐渐上升到了1939年的0.23%,成为在当时除了苏联和日本以外,工业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最快的国家。
——摘自《现代土耳其的兴起》
(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对私人企业的认识。(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9分)
参考答案: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措施:建立县制。(2分)
过程:实行奉还版籍,任命藩主为知藩事;颁布诏书,废藩置县。(4分)
(2)内容:改革地方行政体制。(2分)
相似之处:消除了旧势力的特权:建立县制打破了分封制下秦国旧贵族的特权;废藩置县结束了日本幕藩体制下藩主的特权。(3分)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县制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废藩置县结束藩国割据局面,实现政令归一,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4分)
B.[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私人企业应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国家应控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私人企业只是国有经济的补充。(6分)
(2)评价:凯末尔的“国家主义”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国家主义,实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直接干预(对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控制);使民族工业迅猛发展,巩固了民族独立(新生政权),较顺利地渡过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9分)
本题解析:第一问是考察改革的内容,材料一是建立县制,材料二的过程是先奉还版籍后颁布诏书废藩置县;第二问是找出相似之处即对旧有地方体制的改革,然后分别答出其改革的意义即可;第三问是要求学生对材料的综合概况能力,分别找出要点,即私人企业应成为国家主义的基础;国家应控制私人企业的发展;私人企业只是国有经济的补充;对凯末尔的“国家主义”要注意到时代背景指出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
A.日本臣民无条件享受选举和被选举的民主权利
B.法官由选举产生
C.天皇神圣不可侵犯,是国家最高的统治者
D.内阁只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天皇负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内阁只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天皇负责,此时日本是真正的君主立宪政体,天皇成为国家统治的象征和“虚君”,答案选D,A B C三项内容规定早于19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