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请回答: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2分)
(2)据材料二,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4分)
(3)材料三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应如何评价?(4分)
参考答案:(1)原因: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2分)
(2)特点:有选择、有侧重的向不同国家学习;涉及领域广泛;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特点,未全盘西化。(4分,两点即可)
(3)体现:制订《大日本帝国宪法》(或1889年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内阁对天皇负责(或建立近代天皇制)(4分)
(4)评价:促进了日本经济、政治的近代化;改变了落后状态,为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创造了条件;但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4分)
本题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叩关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民族危机促使日本寻求变革。
(2)注意材料信息“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可知有选择、有侧重的向不同国家学习;涉及领域广泛;“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 可知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可知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特点,未全盘西化。
(3)注意材料信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联系日本制订《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
(4)实际上是考察对明治维新的评价,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改革的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
点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了工业化、民主化历程,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重点掌握明治维新改革措施,注意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以提高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0分)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其中最关键的是“人心的改变。”
——李洪峰《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文汇报》2009.12.26第六版
问题:
(1)福泽谕吉所说“人心的改变”的含义是什么?
(2)你认为,近代以来对世界“人心的改变”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说明理由。
(3)你赞成福泽谕吉的观点吗?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指思想观念的变化(其它言之成理的观点也可)。
2.新航路开辟,印证了地圆学说,打破了人们天圆地方的观念;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猛烈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启蒙思想,促成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方向。(其它言之成理,言之有据也可,如对黄金的崇拜,进化论观点等)
3.赞成:如近代西欧国家的兴起,几乎无不是以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先导的。至文艺复兴以来,英国一直以创新性文化思想和科技观念走在世界前列。英国革命的成功,率先确立了“议会至上”和君主立宪制度,使英国进入了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站在了世界现代化的最前沿,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原型。(列举其它国家也可,但必须涉及三层含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明治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的措施包括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
②取消武士垄断军事的特权
③改进军事装备
④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明治维新军事改革的内容。根据教材叙述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表现在
①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②以钢铁和机器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迅速发展
③完全废除了不平等条约
[? ]
A.①②?
B.②③?
C.②?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