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
[? ]
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欧洲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有“民本”而无“民主”的思想元素。“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说成与“三代法度”相符,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摘自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下)
材料二 孙中山在广州,曾系统地演绎了他的理想: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而其政府则在三权鼎立的模式外,还有两个独立的权力——继承中国文官传统的监督权(御史纠弹)与人事权(考试与督责)。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及其成因。(8分)
(2)材料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4分)这说明了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认识: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混为一谈。 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尚未成熟;传统政治文化影响仍然巨大;对西方民主的认知有限。 (2)不同:对西方民主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以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来弥补西方民主模式的不足。说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不会一帆风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可以相互借鉴;孙中山政治视野广阔,善于学习,勇于创新。
本题解析:第(1)题认识从材料中归纳提炼;原因可以从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如经济、阶级、传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在经济上民族工业发展还比较薄弱,尚未进行思想领域里的启蒙运动,并不了解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内容,对西方民主的认识有限。第(2)题将材料二“中国应有一个民治、民有、民享的国家”对比材料一分析其不同;从民主思想的传播历程、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孙中山个人的品质等 度谈认识,认识到中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源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曲线图

材料三?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其分布具有什么特点?(2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最高峰的原因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具有哪些特点?(6分)导致其发展困难的社会根源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分布特点: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2分)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上的束缚和障碍。②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资产阶级大力提倡“实业救国”,大大刺激了国人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外部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8分)
(2)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6分)社会根源: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4分)
本题解析: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发昌机器厂在上海,继昌隆缫丝厂在南海,贻来牟机器磨坊在天津,可知当时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片的时间横轴可以看出,民族工业最高峰大约在1912——1918年之间,这主要和这一时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有关。辛亥革命、提倡国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历史现象能力。根据“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可以概括出来民族工业的资金少,规模小;根据“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可以概括出来,民族工业技术薄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法国宝昌丝厂资本雄厚、规模能够很大,从发昌机器厂被英国耶松船厂吞并,可以反映出民族工业发展非常艰难,阻碍的因素是外国资本的侵略,这主要和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有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宣言中说:“……我们一致决心紧急地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这种努力……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并保证目前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估和平和正义中稳步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段宣言的发表主要针对?
[? ]
A.美国控制和操纵联合国,把它作为称霸世界的工具
B.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日益加剧,造成世界紧张局势
C.发达国家利用不平等贸易手段剥削发展中国家
D.少数发达国家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造成一些国家政局混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孙中山倡导的“社会革命”对应于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对应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属于民生主义范畴,目的在于消除少数富人专政的局面。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