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
A.民族融合的作用
B.分裂中孕育的统一
C.江南经济的发展
D.君主专制逐步的加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是一张上海版《大公报》的残片,请你根据报纸内容推断当时中国面临的外交环境是

A.苏联出兵东北,加速日本投降进程
B.国共进行内战,中共寻求苏联支持
C.美国挑起冷战,实行扶蒋反共政策
D.美国遏制中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文字“大公报(上海)”、“对斯大林新著及联共代表大会文件”、“中央……学习”,反映出解放后中苏关系良好。AC材料无法体现,B项时间不符。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中西合璧性质的是

①旗袍?②中山装?③四合院?④里弄住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中西合璧”。 ①是传统的旗袍改进,袖短等特点说明中西合璧特征,②有西服的特点,但有四个口袋等,具有中西合璧特征,③传统的建筑,④里弄住宅具有传统建筑特点,但从建筑风格来看,又具有西方建筑特点,具有中西合璧性质。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读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图? 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图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民族资本主义力量相对弱小
C.民族工业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D.自然经济所占成份微不足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类题型要读懂图,再通过数据比较了解关键信息,进行解答。从图中可以了解到1872——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境内工业的工业资本中所占比例中外国资本占一半以上,其次分别是官办和官商合办资本、商办;而其工业企业数中外国人办企业依然占绝大部分,官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数是最少,商办企业数居第二位。因此反映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工业等相比,具有规模小、资金少的特征。故选B。ACD项材料均未交代。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传统的封建势力和封建传统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的阻碍因素。除了封建势力的阻碍外,还有外国资本的挤压,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发展。严酷的环境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缓慢,资金少、技术薄弱的缺点始终伴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人间正道是沧桑》:“一是:我实现了理想;二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中国不是哪位政治领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对这几句台词评价符合历史史实的有?(?)
①近代以来要实现伟大的政治理想必须要通过政党和党员们的艰苦奋斗
②中国的国情尤其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
③革命的胜利是用坚定的信仰和热血赢得的,现建设时期仍需要坚定的信仰
④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
完全归功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和五四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民族矛盾的尖锐,社会性质等因素。若完全归功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和五四运动,有失偏颇,故④可排除。由此可知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