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一)
2、选择题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
3、选择题 荀子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下列能充分体现这一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是( )
4、综合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德国人贡德·弗兰克著《白银资本》记载:1545年到1800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有6万吨,约1/3到1/2的美洲白银,最终流向了中国。据《中国农史》记载:18世纪中叶,中国每年出口(欧洲的)生丝约1万担,价值约140万两白银;据英国人斯当东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记载:18世纪中叶,每年由外国商船运到欧洲的华茶约2000万磅,价值近400万两白银。
材料二 正是在西方列强的挤杀和清政府军队的镇压中,中国海商的海上贸易链条越来越旺,最终不得不退回到中国沿海,彻底失去了他们在海洋贸易上的市场份额。到18世纪末时,中国东南沿海和印度洋已基本上是欧洲商船的天下。
——李金明《清嘉庆年间的海盗及其性质试探》
材料三 晋商、徽商最初的兴起都与盐业贸易有关。……然最后使他们走向顶峰的则是茶叶出口贸易,只是徽商是通过东南沿海岸将茶叶出口,晋商是通过北方陆地将茶叶出口。
——《从全球经济发展看明清商帮兴衰》
材料四 明清主要商帮鼎盛和衰落的时间、各时段内主营商品表
——中国《经济史研究》
商帮 | 鼎盛时期 | 衰落时期 | ||
时间 | 主营商品 | 时间 | 主营商品及备注 | |
海商 | 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 | 丝、茶、瓷器、香料等 | 18世纪下半叶 | 原来的海商或改行或沦为纯粹的海盗。 |
徽商 | 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 | 茶、盐业、典当、瓷器、丝绸 | 19世纪40年代 | 出口贸易的亏损造成的资金紧张,进而又带来典当业务的衰落。 |
晋商 | 19世纪初 | 茶叶、食盐、丝绸、粮食、票号 | 1862年后 | 晋商的茶叶出口贸易市场份额逐渐减少。20世纪初,晋商的票汇业务在与外国现代银行的竞争中衰败。 |
5、选择题 蓝鼎元向雍正帝上《论南洋事宜书》中说道:“天下利国利民之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