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 ]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共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思想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与执政经验的历史总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思想创新是使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一次又一次挑战,从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基本保证,什么时候思想僵化了,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什么时候就会造成损失,付出代价,陷于被动局面;相反,什么时候能够面对国情,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使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顺利发展。”
请回答:
(1)在20世纪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的创新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大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以史实说明材料中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促使两大理论产生的共同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领导集团僵化的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俄国革命模式,结果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战略,形成毛泽东思想,并最终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创造性的进行三大改造,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倾错误发展,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两个凡是”,导致“文革”十年内乱和1976——1978两年的徘徊;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完成历史转折,形成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3)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创新的产物;吸取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借鉴了外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1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93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困难,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其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 )
①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能力。④不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迅速奔赴灾区,担负起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责任。这一事例说明中国共产党首先代表的是(?)
A.人民的利益
B.党的利益
C.国家利益
D.民族利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三个代表指的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党和政府深入灾区,考察救灾工作,体现的是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反映了党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故选A。BCD均与材料不符。
点评:三个代表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体系,集中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与此相关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