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②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
③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④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可以看出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反映了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因此①②正确。③材料未体现;④说法极端。故选A?
考点:近代生活习俗的变革
点评:近代以来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深,但是传统生活方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目前,社会生活史日益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取向。一位学者对中国的一个村庄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
材料一 下岬村家庭结构变迁示意图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下岬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上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地变化。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问题2: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从下列两图可见,下岬村的居住格局也出现了变化: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

问题3: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问题1: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核心家庭越来越多,主干家庭逐渐减少,联合家庭基本消失。
问题2:从贫穷到富裕,或生活水平大夫提高。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引进外资,建立许多外资和合资企业,突破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十二届三中全会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问题3: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的发展:现代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改造和冲击;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产生了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1869年《教会新报》报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男女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C.旧的习俗受到西方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20 世纪50 年代,中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那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油,电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但这与西方社会完全进入这种生活已经最少晚了:
[? ]
A.100 年以上?
B.70--80 年?
C.约半个世纪?
D.20--30 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