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
?
参考答案:(1)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军国主义体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本侵略战争失败;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管制日本。
(2)促进日本非军事化、民主化;使之符合美国的要求和利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 1889年2月,日本明治天皇颁布了由伊藤博文起草的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的《日本帝国宪法》,即《明治宪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由于明治维新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是向天资产阶级和大地主倾斜的政策,引起社会中下层的不满,导致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在西风东进中睁眼看世界的日本民众开始主张自己的权利,很多地方农民发动暴动,中小资产阶级和中小地主掀起了遍及全国的“自由民权运动”……这使明治政府意识到必须制定宪法设立国会,否则政府本身很可能被推翻。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
? 材料二 为了寻求近代国家的模型,明治政府派出许多代表团前往欧美。在考察各国宪政时,他们发现,在日本不能简单地模仿欧洲各国的君民共和制。尽管英法美等国最为繁荣,但其宪政体制同以国家主义为核心的日本传统文化缺乏内在的联系性;相反,在促进国家统一和发展中使用军力和保持强大君权的普鲁士文化更接近于日本。重点研究欧美各国宪法的木户孝允认为,日本人民知识水平低,制定宪法要靠“君主英断”,普鲁士的情况与日本国情相似,因而断言“尤当取者,当以普鲁士为第一”。岩仓具视在考察中留意欧美各国中封建残余势力的地位和待遇,成为皇室贵族利益的保护者,他强调要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体制,认为日本的政治体制改革应当“以德为师”。……因此,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在设立国会的同时,借助日本传统中对天皇的尊崇,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统帅军队、任命内阁、干预立法等大权。?
——据韩大元《日本近代立宪主义产生的源流》
(1)依据材料,指出明治政府派遣代表团前往欧美考察各国宪政的背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与英国在政治体制方面的异同,并分析日本“以德为师”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背景:①社会矛盾激化,威胁明治政府的统治;②日本民众的民主意识提升,自由民权运动高涨;③西方资本主义宪政的影响。
(2)异:①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封建时代的君权遭到否定;②日本天皇仍拥有专制权力。同:都建立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
? 原因:①普鲁士与日本文化传统相近;②普鲁士宪法有利于保护皇室贵族的利益,适合日本社会的渐进式改革;③两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后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明治维新中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 ]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二?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二?兴办生产事业亦属当务之急,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内务省1881年《劝农局处务条例》
材料三?
1890年日本召开第一届国会
请回答:(1)材料一、二体现了明治维新哪一措施?(2分)材料二说明该措施实施的特点如何?(2分)
(2)材料三体现了明治维新哪一举措?作用如何?(4分)
(3)关于明治维新的性质,有人认为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更替,也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你怎样认识明治维新的性质?说明理由。(7分)
参考答案:
(1)殖产兴业。创办国营工厂进行示范。(3分)
(2)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制。(3分)
(3)这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维新在形式上是权力之争,但实际上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之路,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3分)
本题解析:
对于第一问,从材料一“鼓励人民之工业”即可判断改革的措施是殖产兴业,从材料二“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即可概括出该措施实施的特点。回答第二问,要挖掘图片的内涵,1890年,日本召开第一届国会实质上反映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在于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对于第三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认识到改革对于使日本实现了社会性质的转型,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上的日本明治维新与美国内战对本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把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经营
C.统一了国内市场
D.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不是对经济产生的作用,B项不符合美国情况,D项是工业革命的作用,只有C项是共同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