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表明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C.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就越大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撒切尔夫人的话表明,中英能够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是因为中国政府坚持原则,不肯让步.并在实力上占优势。这说明一个国家的外交活动能否达到目的,是以国家实力作为后盾的。由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强大。使英国不得不作出妥协。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大国崛起》中对某一历史文献如此概括:“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该历史文献应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原文“在大英图书馆的珍品展厅里,一张黑粗泛黄的羊皮纸,静静地躺在玻璃板下幽暗的光影里。这张单薄的羊皮纸,就是距今已有约八百年历史的《大宪章》,虽然它的边缘已经残破,当年用羽毛笔书写的字迹也早已模糊,却成为对君主权力进行限制的永久见证。 它一共只有63款,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一直以来既约定俗成但又模糊不清的权利关系,转化为了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因此该文献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签署的《大宪章》,确立了限制王权的传统。本题也可用排除法,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独立之后确立了共和制;法国在大革命之前专制主义严重,等级森严,革命后逐步确立共和制;德国则是典型的专制色彩浓厚的国家,有哪次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英国代议制。
点评: 本题作为材料选择题,要读懂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一般包括 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世纪、年月、朝代等),发生的空间(某大洲、国 家、地区、流域、城市等),事件所包含的层次、观点,揭示的规律等,以及暗含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什么事件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
A.柏林危机
B.马歇尔计划
C.杜鲁门主义
D.北约的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制度创新(使国家)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国家是
A.德国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这样几点分析:一是“长期专制传统”,二是“革命专制循环”,三是“有效控制控制者的办法”,四是“长治久安”。能够符合上述观点的只有英国,法国不符合三四点,美国不符合一二点,德国不符合第二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有关《资政新篇》理解错误的是:
A.太平天国后期所颁布的
B.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C.主张向西方学习
D.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的方案。书中未提及列强侵略中国,反映作者认识的模糊,但主张从事系统的内政改革,实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并初步传播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以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合乎时代潮流。但以太平天国本身的历史条件,未能实施。D理解错误,《资政新篇》代表了太平天国某些领袖的认识,超越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未能引起太平天国强烈反响。
考点:本题考查《资政新篇》。
点评:《资政新篇》因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亦无法实施,也没有涉及农民最迫切的土地问题,没有引起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共鸣。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