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促成俄国“十月革命”时机成熟的客观因素是
A.列宁《四月提纲》的指导作用
B.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C.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苏维埃的领导权
D.苏维埃的革命武装超过了临时政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在苏联的历史上,斯大林与赫鲁晓夫的相似之处是
A.掌权以后都坚持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在社会主义建设上都犯了“左”的错误
C.都促使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发展壮大
D.都采取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统治时期形成的,不是“传统的”体制。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集体化的行政手段、大清洗运动,赫鲁晓夫政策的口号都反映了“左”的一面。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哪项决定更具有策略性
A.通过《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B.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
C.通过《 土地法令 》
D.通过 《 和平法令 》 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关键是理解“策略性”的含义。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面临很多问题需 要解决,以巩固政权和加快经济建设,而最大的阻碍就是“一战”的重负,必须退出世界大战来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战后初期的苏联,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主要有? (? )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显露弊端?②肃反扩大化?③个人崇拜更加严重?④一些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批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肃反扩大化并非战后初期,而是二战前的事情,所以②的时间不对。可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人这样形容赫鲁晓夫:“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
”他的墓碑也被做成了黑白相间。人们对他这样的评价主要基于
A.赫鲁晓夫的矛盾性格
B.仍追求个人崇拜
C.片面发展重工业
D.改革不够科学彻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项包含了BC两项。A项明显不符合材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