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的最大教训是
[? ]
A、改革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C、要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改革步子要稳,不能急于求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上述特点的史实有
①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②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③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④彻底突破了斯大林模式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赫鲁晓夫的改革,其中①②?正确,③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④没有彻底突破该体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院士痛切地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的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
A.“八一九”事件?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电力与核能的广泛应用分别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就。请结合下列图片与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
图1 田纳西?图2 第聂伯河水电站?
河水利工程
?
图3 法国国?图4 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
营企业核电站 ?阅兵式上展示的洲际导弹
(1)图1与图2分别反映了20世纪哪两个国家兴建的水利工程?结合当时两国历史背景,分析这两个国家兴建上述水利工程的原因有何不同?
(2)图3与图4反映当时西方与苏联的经济建设分别有何特点?
(3)图1与图3、图2与图4所反映的历史分别有何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1)图1,美国;图2,苏联。图1: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空前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工人失业,罗斯福政府实行“以工代赈”政策,举办大型公共工程,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用国家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资本主义获得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图2:斯大林执政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建成了大型的水利工程,经济取得巨大发展。
(2)图3反映了二战后发达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发达国家投资于投资大、见效慢、利润低的基础工业,促使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图4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起,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加剧,苏联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慢,到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经济全面滑坡。
(3)图1与图3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初期与高潮期的反映(或答“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和得到普遍推广”)。图2与图4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初期和后期的反映。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四则材料考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斯大林模式”两种体制的比较。第(1)问属于基础知识,反映的是这两种经济模式初期的成效,结合教材回答即可。第(2)问反映的是这两种经济模式后期的成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大林模式”在二战后严重阻碍苏联经济的发展。第(3)问,图1与图3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初期与高潮期的反映;图2与图4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初期和后期的反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格局,这主要是指
A.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
C.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D.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打开一个缺口,诞生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