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战
期间,英、美、苏三国首脑会议通过了许多决议,基本没有实现的一项是(?)
A.建立联合国
?B.苏联对日宣战?C
.战后合作?D开辟第二战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战役,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在军事上相互支持的有( ? )
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②中途岛海战 ③诺曼底战役 ④柏林战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38年5月,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向德国法西斯妥协
B.苏联出于自身的国家安全考虑
C.苏联要遏制大战的爆发
D.苏联欲借德国的力量打击英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慕尼黑阴谋使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同时德国提议苏德和解(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避免两线作战)于是苏联选择在不能与英法迅速结成同盟的情况下,转而追求避战自保,以赢得备战时间。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写到:“1945年8月6 日,美国在没有军事意义
的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造成13万人伤亡。正如国务卿贝尔纳斯所说:‘炸弹扔在日本,正是为了在俄国收到效果。”’
由此可见,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根本意图是
A.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B.威慑苏联
C.验证核威力
D.攫取世界霸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作家撰写家族的历史时写道“父亲于1990年出生于一个海港城市,城中到处是商店、集市。家乡早在1888年时就出现了电话设备,1903年时有轨电车开始运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家乡受到战火波及,1943年起盟军就持续轰炸,城中大部分房舍毁于战火。”这座城市是
A.德国的汉堡
B.中国的上海
C.印度的孟买
D.台湾的高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叙述“家乡早在1888年时就出现了电话设备,1903年时有轨电车开始运作”通过时间可以看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所以应该选A,BC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