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岛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下列文件中最早规定钓鱼岛必须归还中国的是
A.《开罗宣言》
B.《波茨坦公告》
C.《联合国家宣言》
D.《雅尔塔协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二战后期,为尽快打败日本法西斯,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召开了开罗会议,最后签署了《开罗宣言》,其中规定“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而钓鱼岛位于台湾东北,据此可知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三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期德国的版图和在欧洲的控制区域的情况。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

图一? 1919年

参考答案:
图一:一战中德国战败,被迫接受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原属波兰领土基本归还波兰;萨尔区暂由国联代管,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
图二:美、英、法等国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变削弱德国为复兴德国;德国迅速恢复并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大国;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上台执政,推行扩张政策;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美国实行“中立”,苏联避战自保;德国侵略屡屡得逞,法国战败,大部国土被德国战领。
图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盟国对德分区占领;苏联与西方盟国在处置德国等问题上产生矛盾;两个德国分立。
本题解析:
本题以德国不同时期三幅地图作为切入点,从德国及国际关系方面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题目强调了史地结合,注意了与相关学科的渗透,体现了大文科的特色。题目从纵的方面,考查了德国的变化及同时期的国际关系,考查了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该题还加强了时空观念,突出了历史地理的考查。回答时首先根据题目的时间提示确定题目涉及的历史阶段,即凡尔赛和约签订后,二战初期德国灭亡法国后,二战后东西德分裂后。在此基础上,再分别从德自身、欧美大国与德国关系方面分析对德国版图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面对法西斯侵略,最早进行武装抵抗的国家是:
A.埃塞俄比亚
B.西班牙
C.中国
D.波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德国入侵波兰是对绥靖政策的致命打击,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已经扔出了两个‘小孩’,再扔出另一个‘小孩’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其中,两个“小孩”指 ( )
A.西班牙和埃塞俄比亚
B.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C.奥地利和波兰
D.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法等国绥靖政策的认识与理解。对于德意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换取片刻的安宁,先后牺牲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但二战还是爆发了,英法最终自食恶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图6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
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
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
D.工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