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人间正道是沧桑》:“一是:我实现了理想;二是:理想通过我得以实现,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在中国不是哪位政治领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对这几句台词评价符合历史史实的有?(?)
①近代以来要实现伟大的政治理想必须要通过政党和党员们的艰苦奋斗
②中国的国情尤其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需要科学的革命理论
③革命的胜利是用坚定的信仰和热血赢得的,现建设时期仍需要坚定的信仰
④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
完全归功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和五四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民族矛盾的尖锐,社会性质等因素。若完全归功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和五四运动,有失偏颇,故④可排除。由此可知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面为某一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某一年”最有可能是( )
?
| 农业
| 工业
|
总产量
| 粮
| 棉
| 总产量
| 钢
| 铁
|
原计划
| 比上年增长8.5%
| 3216亿元
| 2200万担
| 比上年增长5.7%
| 670万吨
| 2亿吨
|
实际完成
| 比上年增长11%
| 3400亿元
| 2400万担
| 比上年增长8.5%
| 720万吨
| 2.17亿吨
|
?
A.1948年 ? B.1957年 C.1962年 D.1977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分析表格可知,“某一年”经济比上一年又显著的增长。依据所学可知,A还处于解放战争时期,经济不会出现明显的增长;B正好是三大改造完成和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就,故B项符合题意;C是三年困难后的第一年,经济只是开始好转;D是“文革”刚刚结束之时,经济也不会出现明显增长。故应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哪项是孟子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
A.“为政以德”
B.“节用而爱人”
C.关心爱护百姓
D.人民比国君重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带来了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抉择是
A.提出“双百”方针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
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文革”时期,我国教育事业遭到极大的摧残,1970~1976年高校废除了招生考试,招收的工农兵学员文化程度差别很大。“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为改变高校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1977年恢复了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