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该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A.战争的影响
B.经济政策的影响
C.“左”倾思想的影响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标曲线信息中不难发现中国和苏俄两国近代经济的发展都经历了曲折,造成两国经济发展曲折的共同因素是两国在不同时期分别执行经济政策造成的,如三大改造,大跃进和苏联的暂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等,答案选B,A项不符合1949年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史实,C D两项不符合苏俄1921年之前经济发展的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夹缝中生存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百年来一直苦苦追寻实现繁荣的正确道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实业救国,最终的结果都失败了,近代民族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
A.引进西方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B.社会稳定,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建立民族资产阶级政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因为他决定了近代革命的双重任务,既要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还要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而这两股势力却异常强大,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会成功,社会主义革命也不可能最终取得胜利,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为其发展提供重要条件,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点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错误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思想文化上则表现为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完成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回到欧洲的环球航行的欧洲航海家(船队)是
A.迪亚斯了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船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记忆新航路开辟的有关时间、人物、经过的大洋和大洲等的史实要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称,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发展(2)民族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的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3)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4)当时已基本具备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基础
A.(1)(2)(3)(4)
B.(1)(2)(4)
C.(1)(2)
D.(3)(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可知(1)正确;由“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可知(2)正确;由“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可知(3)错误;民族工业的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市场、劳动力等在当时都已经具备,故(4)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张謇曾给某人密电:“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电文中的“公”指(?)
A.康有为
B.孙中山
C.袁世凯
D.宋教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和南方革命政府进行南北议和。在这一过程中,张謇以中间人的身份,约北方和谈代表唐绍仪和南方代表伍廷芳以及黄兴等人密谈,最后约定,只要袁世凯能够迫使满清皇帝退位,就推举袁世凯为共和国大总统。双方在达成协议后,张謇给袁世凯发了上述密电。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