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戊戌变法后,清廷命各省学政广为刊印张之洞《劝学篇》一书,理由是该书“卫人心大有裨益”。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清政府重用张之洞?
B.“中体西用”思想深入人心
C.戊戌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D.清廷反对君主立宪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转折点成为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代名词。
(1)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被称为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2)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3)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治维新同戊戌变法在军事方面的不同措施是
A.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
B.建立新式军队
C.改进军事装备
D.增强海军实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表面上看似有难度,实际上可依据戊戌变法的军事措施进行排除。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军事措施是: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BCD项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而A项不是内容之一,故为不同点,正确选项为A。
考点:综合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点评:本题以明治维新同戊戌变法的比较为切入点,考查综合比较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百日维新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的是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废除八股取士
C.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D.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B项是教育上的措施,有利于西学的传播与新式人才的培养等作用,排除B项;C项是政治措施,是精简机构,不符合题意;D项是经济上的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提倡官民上书言事,这就为资产阶级参政找到了一条道路,A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百日维新的意义
点评:解答本题须了解百日维新措施内容与作用。
1.内容
⑴政治方面:A.力行新政。B.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C.各省督抚举荐新政人才。D.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等。
⑵经济方面:A.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B.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C.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D.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E.兴办邮政,裁撤驿站。
⑶文化教育方面:A.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B.各地成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等。C.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D.准许民间创办国家银 行、学会。E.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
⑷军事方面:A.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B.按新法练兵。C.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2.意义:⑴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⑵政治上: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⑶文化上:有利于传播先进科学文化。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戊戌变法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是由于变法诏令
A.告诫群臣舍旧图新
B.力行新政
C.鼓励官民上书言事
D.谕令各省督抚举荐新政人才
E.裁减冗员
F.取消旗人特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BCD项都变法的内容,但ABC项内容并不是对封建顽固势力的既得利益形成打击,不会引起反对,但D项则会清政府部分官员、旗人的利益构成打击,必然会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故D项正确。
考点:戊戌变法的内容
点评:解答本题须运用阶级分析法,从变法措施对利益集团的影响来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