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夏朝时期就出现了国家机器的部门,所以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其他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否定型选择题,D不符合史实,参知政事是宋朝的中央官职,相当于副宰相,实际上分化宰相的行政权,行使地方监察权的是通判。ABC都符合北宋中央集权加强的措施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定,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定,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级别最高,文内遇有“皇帝”等定,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从本质上看是为了避讳皇帝,体现皇权的独尊。 分析选项,可知,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符合题意。其余ACD三项表述均不准确,排除ACD。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朝科举制殿试考试相关规定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8分)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自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秦统一全国为郡县,意味着特定的中国“封建时代”体制基本终结。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相”是中央政府机关的首脑。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钱穆也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而宋代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材料三: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和秦朝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并说明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与西周的相比最主要的差别。(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汉武帝和唐、宋两朝皇帝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并概括历代封建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8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并分析“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独裁”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分)
参考答案:(1)制度:西周是分封制;秦朝是郡县制。(2分)差别: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2分)
(2)措施: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中朝”对抗以丞相为首的“外朝”;(2分)唐代中央设“三省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散相权;(2分)宋朝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其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或设二府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2分)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2分,任答一点即可)
(3)观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是开明君主专制,但明清是君主独裁政治。(2分)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逐步在世界上落伍了;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2分,任答一点即可)
(4)特点: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权。虽有法律,但人治高于法治。政治机构设置具有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保留宗法制残余,父权观念渗入政治制度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政治制度源远流长,从未中断。(2分,任答一点即可)
本题解析:(1)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对比。根据材料可 知西周和秦朝所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即是西周是分封制;秦朝是郡县制。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与西周的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西周容易导致地方割据,而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2)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君权与相权这一对矛盾各个王朝是怎么解决的。即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设“中朝”对抗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唐代中央设“三省六部”,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散相权;宋朝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其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或设二府三司),进一步分割相权。历代封建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是分散权力;权力制衡。
(3)由材料“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皇帝一个人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是开明君主专制,但明清是君主独裁政治。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逐步在世界上落伍了;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压抑了创造力。
(4)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核心。即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权。虽有法律,但人治高于法治。政治机构设置具有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保留宗法制残余,父权观念渗入政治制度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基础。政治制度源远流长,从未中断。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四幅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状况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程度不断加强,,即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中国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