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B.《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书名《论语》和“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可知讲的是孔子,故A项本身是正确的;C项的“西学东渐”时期应为明末清初的那次西学东渐,时间上与题干中的1691年吻合,这个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也使得C项描述的状况具备可能性;B项可以直接从题干中解读出来。因此BCD均正确。此时期中国文化的外传主要是西方传教士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西方,而不是当时中国政府的宣传。因此D错误,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也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教材所学,王阳明特别强调“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题中“四民”(士农工商)各自尽心于本业,会达到正心诚意的“良知”的道德境界,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对材料主旨要准确理解,并联系教材所学解答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77年,在邓小平等人的主持下,恢复了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与题干所述的时间、情景相符,这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因此选A。“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排除B;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底召开,排除C;“三个面向”开始于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排除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是在?(?)
A 民国成立后? B 20世纪30年代? C 20世纪20年代? D 1949年以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斐多篇》说:“凡是不曾研究过哲学的人以及在逝世时并不是全然纯洁无暇的人没有一个是可以与众神同在的,只有爱知识的人才能够”。文中“爱知识的人”应是
A.梭伦
B.伯利克里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充分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知识和道德重要性的人是苏格拉底,答案选C,A B D三人与题意要求不符。
点评:高考对古希腊伟大思想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身上,尤其是苏格拉底设是核心人物,其不仅是柏拉图的老师更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主张上有很大差异,同时也与智者学派有重大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