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人一也,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荀子
【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
——普罗塔戈拉
【材料三】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四】二战后各国环境恶化成为全球性危机,很多发达国家在60年代发生了轰轰烈烈的环境运动。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初期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的盲目乐观思想逐渐消失。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促使人们关注其它一些全球性问题(贫富差距和贫困等),所以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发表了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主张政府要向贫穷、愚昧、肮脏、疾病、失业等社会、经济问题开战。全球化可以提高全球的平均收入水平,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更加关注,敦促政府通过干预解决环境问题,使得全球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张伟《全球化的环境维度》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其在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差异对人类历史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6分)
(2)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奥康纳认为:“瓦特的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种胜利,可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依据所学知识,论证奥康纳的观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以来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的因素。(4分)
参考答案:
(1)差异:材料一:天人合一,统治策略要符合天道;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可以独立于自然之外。(2分)?
影响:经济角度:材料一的观点有利于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但不利于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材料二的观点有利于激发人们主观能动性,加快社会发展速度;但容易违背自然规律。
政治角度:材料一的观点有利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材料二的观点强调人的独立判断,有利于催生民主政治(4分,任何一个角度切入,只要表述合理都酌情可给分)
(2)关于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种胜利”: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市场的初步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关于蒸汽机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2分)
(3)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2分)
(4)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环保意识增强;全球化推动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治理;国家干预的加强;福利制度建立与发展;知识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协调,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4分,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是儒家思想家荀子的思想主张,材料二是希腊智者学派代表普罗塔戈拉的思想。分析材料一、二,两位思想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不同反映在,材料一:天人合一,统治策略要符合天道;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法律可以独立于自然之外。这两则思想对人类历史发展造成的不同影响分别是材料一的观点有利于维护人和自然的和谐,但不利于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材料二的观点有利于激发人们主观能动性,加快社会发展速度;但容易违背自然规律。
(2)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主要观点:关于蒸汽机在“经济领域是一种胜利”和关于蒸汽机对“生态领域来说无疑是一种灾难”,组织答案时要注意结合各自的观点。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从材料“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中可以归纳出英国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航天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初期认为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的盲目乐观思想逐渐消失”“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促使人们关注其它一些全球性问题”“全球化可以提高全球的平均收入水平,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更加关注”“敦促政府通过干预解决环境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李宇春,因电视选秀节目而产生的偶像明星,2005年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成为了一个微妙的符号。湖南电视台电视节目《超级女生》体现的电视的功能是(?)
A.传播资讯
B.播报新闻
C.艺术欣赏
D.娱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中的几个选项都是电视的功能,但是李宇春所参加超女的选秀节目是属于娱乐性质的,所以选择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 重大成就
| 作用和意义
|
1961年
|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 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制造此类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
1965年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
1974年
|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 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
1988年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 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
1999年
| 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
?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三: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编者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三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三可得出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1)新中国成立时,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2分)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丰硕的成果,不仅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而且有些项目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分)
(3)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第二,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三,与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创新精神分不开的。(6分)
(4)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发展,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诗歌中的“喜事”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
D.香港澳门回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①主要目的在于稳定物价?②打击对象是金融、商业资本家?③实质是争夺市场领导权④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站稳了脚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打击对象是不法的金融、商业资产阶级,即投机商人,据此可排除②,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