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了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 )
A.根治水患
B.耗费国家财富
C.缓解失业问题
D.制造繁荣假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大体上具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峻的经济;二是救济大规模失业的贫民;三是革新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罗斯福虽然坚信平衡预算的所谓“健全财政”,但在出现大量失业和饥寒交迫的人群时,他毅然不顾强大的政敌的反对,藐视经济规律,实行大规模的赤字开支。
材料二:(有些学者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付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是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将你所学到的新政措施,就其主要倾向,按以上三个方面归类,并说明罗斯福政府赤字庞大的原因。(5分)
(2)参照下列答法,对材料二中的关键词作出简释。(不得摘抄原文)(2分)
“不应消灭”意指: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保护资本主义私有“经济的营运”意指:
“改进和补充”意指:
(3)罗斯福新政实施时,曾有美国人说这是法西斯主义,也有人说这是“潜滋暗长的社会主义”。请结合新政措施,对上述观点加以评述。(5分)
参考答案:(1)恢复经济类: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农业;救济工作类:成立专门机构,进行众多的公共工程建设,“以工代赈”;革除弊病类: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制定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部门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防止盲目竞争。由于救济工作始终贯穿新政措施的各个方面,所以财政赤字?庞大。?
(2)“经济的营运”意指:完全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改进和补充”意指:国家行政力量强制干预经济。
(3)上述两个观点是错误的。罗斯福新政不是法西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了对金融、工业、农业乃至社会生活的干预与控制,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并未改变。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罗斯福新政也不是社会主义。新政措施中虽有减少失业工人人数、规定工人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等内容,但这只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而且新政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统治。
本题解析: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束缚,并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成为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主要政策。本题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原因、影响、评价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李明同学收集到一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如下图。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最有可能的是

[? ]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
B.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余地和活力
C.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新的模式
D.中下层民众从新政中未得到任何好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期,一方面劳动人民饥寒交迫,另一方面资本家却大量销毁商品,这一矛盾现象?①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绝对过剩?②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腐朽的一面?③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家人为造成的?④反映出经济危机是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引起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首先排除①,题干所述现象说明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因为人民并不是丰衣足食,产品真的多的用不完。即使人民饥寒交迫,资本家还是把大量商品销毁,这说明②正确。题干说明当危机到来时,资本家才销毁产品,而且联系所学,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引起的,与资本家个人的行为无关,排除③。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引起的,④对。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