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6-28 12:11:50 
                            
           【 大 中 小】  
                
            
               
                | 
                
 
 
               
                  
                   
     
      
            1、选择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从秦朝到清朝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①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②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推行郡国并行制 ③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清初“军国政事” ④清初,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密折秦事 A.①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从秦朝到清朝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是指皇帝的权力受到制约,地方不服从中央的情况。①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推行郡国并行制,中央集权受到削弱,造成七国之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清初“军国政事”,皇权受到制约,②③符合特殊情况,因此选择D。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密折秦事,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郡国并行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议政王大臣会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汉朝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这个制度就是… A.刺史制度 B.察举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设立中朝机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时期在地方设置了“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这一举措强化了中央集权,答案选A,B C D三项不属于监察制度。 考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是为强化皇权而设立的,本质上是加强专制主义统治的手段,并形成了完整的制度体系。但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官员的腐败,对现今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有借鉴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 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材料三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 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5分) (2)依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中两种模式 (7分) (3)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1)趋势:分封制、宗法制瓦解。(2分)原因:血缘纽带日渐疏远。(1分)建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向官僚制转变。(2分) (2)(7分)宰相相互牵制、监督;(1分)在正式体制外设非正式机构。(1分)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三省相互牵制、监督;宋朝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2分)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学生回答“中外朝制度”亦可)。(1分)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置内阁制度(1分),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1分) (3)(6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或“三权分立”)(2分) 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维护君主专制。(2分) 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反对专制,维护民主政治。(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可知趋势是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可以归纳出血缘纽带日渐疏远;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度的重新建构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的建立以及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 (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汉、唐、宋、明、清的中央官制的演变分别予以说明即可。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的内容可直接概括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第二小问从古代和近代分权体制的目的这一角度进行比较可得出:古代权力制衡体制维护君主专制,而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维护民主政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内阁制、军机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人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可得出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是其原因之一,因为秦代已经确立官僚体系不再考血缘做官;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说法错误,因为隋唐时期才开始;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说法法正确,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虽然没错,但是当时并非为削弱其权利,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直到唐末的藩镇割据才史后代认识到这一点。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清朝时期,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
A.设立内阁
B.大兴文字狱
C.设置军机处
D.废承相设六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选C,A D两项出现在明代与题意不符,B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重要表现。
考点:清代军机处
点评:军机处的设置是皇权强化的表现,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皇权的专制程度达到顶峰,其标志意义近几年来高考多有考查,希望学生认真掌握军机处的设立、组成人员、作用等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