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材料二?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无线电通讯技术、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变与全球化》
材料三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根据以上材料,评价材料三的观点。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根源何在?
(4)我国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判断题 1934年公映的影片《渔光曲》(?)
A.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B.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C.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荣誉的影片
D.主题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判断题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4、判断题 经历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到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乙两同学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
甲同学说:战争已经永久的结束了。真正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1)如果你站在甲同学的立场上请用史实说明之。(7分)
乙同学说:战争没有结束,新的世界大战已悄悄拉开帷幕!
(2)假设乙同学说的有道理,你能为他取证吗?(8分)
5、判断题 民主革命道路的选择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曾出现几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四卷
材料二:

材料三: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于2005年在《卫报》评论中这样谈起1978年:“1978年的尝试创造了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使世界重心东移,权力不再只掌握在欧美手中……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美国人看到了中国融入西方的‘希望’,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日趋强盛的中国又令美国政府深感不安。”
(1)材料一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哪种道路?之后毛泽东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其标志是什么?(4分)
(2)按照材料二图像所出现的历史进程顺序将图像排序,并据上述图片的提示概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主要活动。(7分)
(3)材料三中中国在“1978年的尝试”指什么?(任举两例)“日趋强盛的中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任举两例)“深感不安”的美国政府又采取什么措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5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