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唐)刘知几《史通》
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
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6分)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说法,分析其史实依据。(8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判断题 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传统科技的晚霞”与“近代科学的晨光”。“晚霞”与“晨光”深刻地反映了中西方(? )
A.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
B.明清儒学与西方理性的区别
c.实践经验与科学探索的不同
D.教育制度及其功能的不同
3、判断题 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生活
?
材料二?下列二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生活
?
(1)材料一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发生哪些变化?(4分)请说明其原因。(4分)
(2)流行的服饰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阐述这一说法。(4分)
4、判断题 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江堰很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型生态型水利工程
B.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C.“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崖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D.“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这一现象,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
5、判断题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香港回归祖国?②澳门回归祖国?
③“九二共识”的达成?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