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日:“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
参考答案:(1 )汉族和鲜卑族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2 )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3 )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出当时
[? ]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
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新统治集团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民族差异大,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民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 ]
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改变鲜卑原有的风俗习惯,全面推行汉化,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革的重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措施的是
A.改汉姓
B.说汉话
C.同汉族人通婚
D.民族划分等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