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西方先进交通工具对中国的影响。这种情形,最早在中国出现大致应该在什么时候(? )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死的,因此排除AB项,C项正确,汽车诞生在1885年,清末汽车传入我国,故选C。D项是错误的,当时早已经传入中国汽车。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新式交通工具也在大量的进入中国,但是在半殖民地的中国,新式交通业的发展只是在通商口岸发展的较快,并且大都是引进而不是中国自己生产。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西方文明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长春一汽建成投产
C.党的八大胜利召开
D.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小明查阅了以下材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据此推测,小明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新中国民族自治区建立历程研究
B.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研究
C.新中国宪政发展历程研究
D.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根据三部法律文件涉及的相同内容可知小明最可能研究的是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历程。故D项符合题意。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涉及到五大自治区成立的时间问题;BC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的是民族自治的内容。
点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是重点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地位。与此相关的其他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如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者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辨析题
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1: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去人欲”。
材料2: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3: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4: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5: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6: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材料1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2和材料3关于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
(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程、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陆王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3)
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宋明理学的全面的认识及评价。第(1)问考查理学的基本概念“天理”,难度不大;第(2)问考查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二种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但是要结合宋明理学的基本思想主张,言之成理的作答才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汉景帝时,晁错提出“削藩”的建议,他指出,诸侯王“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急切),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由此可见,晁错所提建议的用意是什么?试结合有关历史背景和“削藩”的结果,简评晁错的建议。?
参考答案:
用意:以削藩为手段,逼诸侯王^造**,及早暴露矛盾,以减轻灾祸,加强皇权。?
背景:汉初分封的同姓王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结果:导致七国之乱发生。平叛后,汉景帝收回了王国官吏任免权。?
评价:
答案一?晁错的目的在于维护西汉王朝的统治,但是,解除王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七国之乱的发生与平定,陵西汉避免了更大的祸乱,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也为汉武帝时最终解决王国问题打下了基础。因此,晁错的建议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二?晁错的建议,主观愿望是维护中央集权,但客观效果不好。他用激化矛盾的办法来解决矛盾,直接引发了一场战乱,一度破坏了汉初以来形成的安定局面,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从斗争策略的角度看,是不高明的,因而是不可取的。
本题解析:本题第一问设问简单,可在审题基础上直接作答。第二问设问具有开放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作答,答题思路可首先设定作答方向,并从“削藩”背景和结果寻找史实依据,再考虑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或历史结论寻找理论依据,选定史实和理论依据最充分的方向展开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