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9 10:14:36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黄宗羲与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D.儒学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韩非子是我国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这是因为处在我国小农经济的产生阶段,需要加强中央集权;黄宗羲是生活在我国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了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故选C。A项错误,两者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B项错误,两者都谈不上对社会规律的把握;D项错误,二者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思想的类型,而是是否适应当时的形势的问题。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与韩非子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末清初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知识分子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讲“经世致用”,这种现象 A.是专制政治暂时弱化的结果 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是知识分子反思晚明理学空谈心性之弊端的结果 D.是西方启蒙思想传播的结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经世致用”强调做学问应该有所用,而不能空谈义理。这是对宋明理学以来空谈心性之弊端的一种反思。故选C。A项错误,明清时期专制制度强化,而不是弱化;B项错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刚产生还很微弱,尚未形成一种思想潮流。D项错误,西方启蒙思想传入是在19世纪后期。 考点:明清进步思潮 点评: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在对宋明理学思想反思的基础上,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主张发展工商业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和清代戴震等。解他们反对宋明理学对人的束缚,主张个性的自由等,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将向近代转型。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这一时期文化巨人迭出,其中孔子和苏格拉 底思想的共同点是 A.不满社会现实,要求重建社会道德 B.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 C.关注人与社会,洋溢着理性精神 D.为当时执政阶层推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可知,B.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仅是对苏格拉底思想的作用;C.关注人与社会,洋溢着理性精神,仅符合苏格拉底;D.为当时执政阶层推崇,两人都不符合;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孔子和苏格拉底 点评: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与孔子观点的异同。 相似点:①都生活在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时代;②都关注人、人类社会,以人为本,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③都重视道德教化,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重视教育的功能,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不同之处:①孔子主张“爱人”和“克己复礼”,用礼仪规范人,压制个性发展;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和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②孔子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实用性;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主体作用、价值,具有哲理性。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北宋思想家“二程”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继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自有贯通处”。明朝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继而提出“致良知”的认识论,即良知是人所固有的善性,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二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中国儒学史论》 材料三 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如果国王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人民就应当推翻他的统治。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宋明理学是糅合了哪些思想形成的?(2分)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三中“理性”与材料一中“天理”有何区别?(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二,在反封建的主张和作用方面有何异同?(8分)
参考答案:(1)佛教和道教的思想。(2分) 关于宇宙本原,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关于认识论,二程主张“格物致知”(外求),王阳明强调“致良知”(内省)。(4分) (2)材料一中“天理”是封建等级秩序(封建伦理道德),材料三中的“理性”指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2分) (3)共同点:都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抨击;都对后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影响。(2分) 不同点: 材料二没有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3分) 材料三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提供了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3分)
本题解析:(1)结合教材内容可以知道宋明程朱理学糅合了佛道两家思想,材料一中两位思想家的观点其实就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结合教材知识点回答即可;(2)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启蒙运动思想的核心,直接回答即可,而材料一中的“天理”是指“理学”中的核心观念,二者的区别即是含义有根本不同;(3)材料三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而材料二是中国明清之际的儒家的新思想,要比较他们的异同点,就要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即相同点有哪些,主要不同点(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考点:中西思想文化比较 点评:思想文化的比较是历史比较类问题难度最大的一种形式,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本题即是最好的反映和说明,希望引起关注。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明清三大思想家是指 ①李贽 ②顾炎武 ③黄宗羲 ④王夫之(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