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演变来看,民国成立后 ①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②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③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新时尚
④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在称呼上逐渐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了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在大城市里婚俗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由此分析可知①③的表述不合史实;②④符合史实。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应是( )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大会议
D.布雷顿森林会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可知选择A项。B项美国没有参加;中国是在26届联大后重返联合国的,排除C项;D项周恩来没有参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关于下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图画与消除法西斯主义有一定的关系?②它与美国的经济扶植有关?③说明联邦德国的工业基础较雄厚?④它是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的明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读取图片信息的能力。由图片中可知德国汽车工业的繁荣,时间是在20世纪50年代,联系教材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联邦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可判断④错误。故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国庆节前夕,某中学高一学生制定了一份有关共和国历史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项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如果你收到这份问卷并填写至此项时,你应该选择(?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C D两项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之后召开的两处重大会议,所以答案选B。
点评: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而新中国的建立仅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要注意二者的区别。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台湾问题一直是举世瞩目的焦点,下列对台湾问题的现状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美国的霸权政策一直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B.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两国论”在台湾仍有一定的市场
C.“一个中国”的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不可动摇的基础
D.台湾与大陆始终是远亲近邻的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