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它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②越南战争
③古巴导弹危机
④柏林危机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对雅尔塔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B.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色彩
C.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
D.标志着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会议
? 材料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由各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金融机构,与世界银行一样,都是联合国的专属机构,自1945年成立以来,一直在国际金融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各成员国向基金组织交纳的份额构成该组织的资金来源,成员国在国际收支发生困难时可以动用自己的份额,并可从基金组织借用相当于份额一定倍数的资金。同时,份额还决定了成员国在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和相应义务。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会议的名称和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为什么美国在这次会议中唱主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世界银行的宗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名称:布雷顿森林会议。目的:美国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志规划战后的世界经济蓝图,确立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原因:二战后美国工业在生产领域占压倒优势,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方面确立了统治地位。
(2)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历史漫画了反映美苏冷战的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2分)雅尔塔体系形成后,与“冷战”格局一起成为20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的两条主线,即合作主线和对抗主线。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合作,它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体系所创立的“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和平机制”,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来实现的。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改变。“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加快,所谓“全球化”,并不是一体化,而是指“强化了的”国际间的“相互依存”。世界各国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雅尔塔体系的重要支柱——联合国无论是在“冷战”结束前还是在“冷战”结束后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主要机构仍然存在,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雅尔塔体系是“冷战”的根源,“冷战”是由雅尔塔体系造成的。“冷战”之下难以谋求真正的和平。
请回答:
(1)有学者认为“冷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并没有崩溃,据材料一说明其依据。(6分)
(2)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6分)
参考答案:(1)大国合作保卫战后和平的机制没有改变(2分);雅尔塔体系确立的国际秩序仍然存在(2分);雅尔塔体系中的国际机制仍在,其支柱——联合国在不断完善并发挥着巨大作用(2分)。
(2)雅尔塔体系是美苏两国因交易和对立而暂时妥协的结果。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及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的推动下,两国大搞军备竞赛(2分),积极插手世界各地事务,导致了大量局部战争的爆发(2分),世界处于核战争的恐怖之中(2分)。因此雅尔塔体系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威胁。
本题解析:(1)第一问,解决本题需要正确的理解“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正确理解雅尔塔体系的重要影响。雅尔塔体系解体后,大国合作主导世界的格局特点没有改变,二战后的国际格局并没有被新的世界格局所代替,雅尔塔体系下的国际组织都没有废除。
(2)第二问,材料二中的观点是作者认为雅尔塔体系是“冷战”的根源,冷战之下难以有和平存在,所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当代的历史事件来证明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冷战只是在欧洲的美苏对抗,热战在亚非的总局地区进行,并且在冷战下美苏两国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面临着核大战的威胁,所以这就证明了材料中作者的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