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人说“30年代,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40年代,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50年代,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0年代,到山上去,到乡下去,到贫下中农当中去。”对以上解读正确的是
①30年代中国社会从阶级矛盾为主过渡到民族矛盾为主?
②40年代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③50年代中国工业化已经实现?
④60年代国民经济遭破坏,城市就业出现困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归纳,由“到延安去,到太行去,到敌人后方去”可知30年代日本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到全面侵华,中国社会从阶级矛盾为主过渡到民族矛盾为主, ①符合史实;由“到辽沈去,到平津去,到长江对岸去;”指的是40年代中国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排除②;50年代中国海没有实现工业化,一五计划只是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排除③;60年代由于文革是国民经济遭到破坏,城市就业出现困难,④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关于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的史实,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修改总统选举法,使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②废除《临时约法?》?③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④下令解散国民党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对选项进行辨析可知:正确顺序是③④②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礼记·内则》曰:“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材料说明古人早期家庭常规教育
A.重视伦理道德规范的训练
B.日常行为的教育成人化
C.以传授生活技能为核心
D.强调知识忽视道德教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教以右手”、 “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男女不同席,不共食”等信息反映出早期家庭教育中特别突出伦理道德的规范,A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荀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先秦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起源时期,题干中“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的意思是: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这与荀子要求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的主张相符合。A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B项墨子的思想是“兼爱、非攻”;C项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故选D。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①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②在经济竞争中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③应反对经济全球化,保护本国的利益?④应积极参与,并制定合理对策谋求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只能积极应对参与不能逃避,对发展中国家虽处于不利但是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正确的是A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