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政治民主化的实现要求法治和法治国家的建立。请回答:
(1)列举近现代中国两部具有民主性质的重要宪法。并分别指出根据这两部宪法建立起的政治体制的特点?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意义何在?
(3)从中国法制建设的坎坷历程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资产阶级专政,行政、立法、司法三
权分立,总统行政权受到总理的制约。无产阶级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①颁布1982年宪法并修订;②出台《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③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1999年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④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意义:维护了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3)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彻底清除封建思想,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等。
本题解析:本题从近代化问题入手,(1)问,考查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两部宪法,要注意它们的根本不用。(2)问,则是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法制建设的认识。(3)问,体现法制建设的坎坷之路,结合时代的背景来尽显对坎坷之词的分析和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礼记·中庸》:“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句儒家箴言
A.说明人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B.说明法律制度是解决统治问题的根本
C.体现了“为政在人”的人治思想
D.体现了关爱百姓的民本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原始史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可以看出儒家认为为政的关键在于人,材料中的人并非指“人才”、“百姓”,而是强调统治者本人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材料二?1851年,英国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中陈列着7000多家英国厂商的商品和几千家外国厂商的商品,最令人瞩目的是庞大的汽锤、运行不息的机车等技术产品。
材料三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没有人知道这次流感的源头,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1919年中期消失,但它消失时,这场破坏力极强的流感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美)杰里本特里《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历史条件。(5分)
(3)根据材料三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4分)这些趋向对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2分)
(4)概括材料四中划线部分文字所反映的这次大流感的特点。(2分)并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2分)
影响: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了整体发展进程。(2分)
(2)政治方面: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较早确立,政治统治稳定;对外关系:长期的殖民扩张为其积累了巨额财富;经济方面: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交通方面:交通发达,新式交通工具应用广泛;科技方面:科技水平领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工业革命期间,科技发明最多。(5分)
(3)趋向:交流时间缩短;交流范围扩大;交流信息量更大;交流方式更便捷。(4分)?
影响: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2分)
(4)特点:传播范围广。(2分)
原因:高效率的交通运输(汽车、火车、轮船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各地联系密切;人口流动的频繁。(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全球化趋势。?第(1)问,材料主要介绍东西方隔绝的现实,属于简单的识记题,联系史实可知,应为新航路的开辟。第(2)问,1851年,英国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抓住材料当中的时间1851年,联系当时英国的社会情况,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较早确立,政治统治稳定;长期的殖民扩张为其积累了巨额财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交通发达,新式交通工具应用广泛;科技水平领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工业革命期间,科技发明最多。第(3)问,趋向较难答全,须从六幅图片综合考虑,答到交流速度更快亦可。第(4)问,划线部分文字说明范围大,结合发生的时间以及“陆路和海上贸易”等可以找出交通便捷、联系紧密、世界市场形成等原因。
点评:要注意把握好世界市场形成的步骤。?
①从l6世纪到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此间,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逐渐联系在一起,地区间的联系加强。②从l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市场扩展时期。此间,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及向其他国家的扩展,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本主义各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l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世界还未被瓜分完毕,所以世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③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谈到了争取持久和平的三项原则:建立伙伴关系;继续保持军事实力;同共产党国家谈判分歧。依照这些原则,美国
A.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B.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
C.和苏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D.同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不对,“马歇尔计划”是在二战后初期,而且是援助西欧资本主义国家;B是在1953年,时间不符;C与当时美苏冷战、争霸局面不符;D符合题意,联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因此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一思想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应回答(?)
A.Kong Qiu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