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苏关系走向缓和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C.中日关系走向缓和
D.中越关系走向缓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联系所学史实,新中国成立后,阻碍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主要是美国,美国的孤立政策迫使中国不得不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使中国和大部分发达国家没能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世界上掀起一股和中国建交的热潮,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简单的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要求学生把此题放到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方面的发展概况这一大环境中考虑。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 人口
| 棉纺织品消费量
| 比?例
|
中国
| 3.6亿
| 人均 0.75便士
| 1
|
洪都拉斯
| 14600人
| 人均934.5便士
| 1246
|
?
造成表中两国(地区)纺织品人均消费量相差悬殊的原因有:①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②中国人民生活非常贫困③鸦片走私严重④英国纺织品在中国缺乏竞争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唐朝统治者重视、扶植文化的现象不包括
A.医学、天文、算学专业学校的出现
B.佛教、道教的流行
C.传奇小说的出现和流行
D.编纂了多部被列入《二十四史》的作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传奇小说产生于市井,与统治者的倡导无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春秋繁露》中写道:“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的道家思想
B.战国时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时的黄老学说
D.汉武帝时的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的“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这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新儒学。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不便于持枪跨马。褒衣博带,长裙雅步的缓慢生活节奏,在万国竞争的时代不合时宜”。这句话应出自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王夫之《读通鉴论》
D.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