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B.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D.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时间是1514年之后的325年,即1839年,实际上材料要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的分界线,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C D三项表述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项表述错误,故答案选B项。
考点: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鸦片战争
点评:关于近代以来列强侵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传统史学更多地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强调列强对中国的伤害,近年来随着近代化史观的引入以及在中国大陆的深入,更多人从更多更新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考高也及时地加以引入,希望引起学生的观注。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图是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

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 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③ 物质生活的变迁 ?④ 大众传媒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图文材料提供的信息有:上海三兴烟草公司生产“孙文牌香烟”,广告上印有“恭祝国庆”字样和孙中山先生的头像,说明三兴烟草公司是一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提倡国货”、“挽回利权”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烟草流行反映了近代以来物质生活的变迁;在报纸上宣传产品,说明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工具已经为民众所接受。①②③④项均正确,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然后再依此顺藤摸瓜,最终选出正确选项。该题需要将选项与材料提供的信息一一对应,防止漏选。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下列举措实践了贾谊这一主张的是: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景帝制定削藩策
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D.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开垦、开垦、再开垦”
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领导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人物主张的理解,主要是考查赫鲁晓夫的改革政策。A是列宁时期的政策,B项开垦荒地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政策,C项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D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策。
考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等
点评:新经济政策的核心是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征集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在此基础上,苏俄的经济得到好转。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通过1936年宪法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后来赫鲁晓夫等人进行了改革,但是都是以失败告终。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于
A.19世纪50年代前后
B.19世纪70年代前后
C.19世纪80年代前后
D.19世纪90年代前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诞生,答案选B,A C D三项时间特征与上述史实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进程
点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之路,此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则将这一进程引向深入,继之晚清新政改革继续推行这一进程,民国时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获得较快发展,直至中华人民共和成立后,中国执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中国工业化进程才显著加快。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