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创作于1958年的漫画。出现图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我国生猪养殖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
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D.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左”倾错误
2、判断题 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各国普遍重视农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读《1949年到1960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表

材料二: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史表明,发达国家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非常注重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材料三: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总的思路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以此来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在具体工作中,尤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使耕地向农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逐步实现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十七大报告解读》
(1)据材料一和史实指出五六十年代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及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苏俄(联)20世纪前半期有关史实,简述其探索发展农业的历程。这一探索对我国今后发展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我国当前农业与现代化农业之间的主要差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 ]
A、文章作者极力推崇“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C、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D、农业合作化运动不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判断题 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 ]
A.三大改造?
B.中苏关系 ?
C.文化大革命?
D.“三面红旗”
5、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