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表?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以图表数据的形式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工业总产值从1958年开始增长迅速,而农业则逐年下降;而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远远大于轻工业产值;总之,该时期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D首先排除;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不符;社会主义工业化始于1953年的一五计划,C不符合该图表的时间范围。故选A。
【考点定位】必修二※现代中国50、60年代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彼得·盖伊在其著作中写到:“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观察家来说,在1760-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疯狂的追求发明”。这种精神可能出现在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这个时代疯狂的追求发明”发生在1760-1800年之间,这符合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特征,所以答案选B,A C D三国工业革命开展均晚于此时。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仔细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成为高考经常考查的对象。尤其是对工业革命的影响的异同比较更是比较对象中的重点,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自由贸易的阶段,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A.北京地区
B.江南地区
C.黄河流域
D.岭南地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江南地区。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问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材料中“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自给自足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集约经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住阐述了古代中国农业土地、种子、肥料等方面的内容,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主要阐述了在有限的土地之下精耕细作的方式,C符合题意。A是大规模集体协作的方式,是粗放式的生产方式;B是小农经济的特点;D说法不合史实,因为集约经营在古代并未产生,它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出现的。所以正确答案为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A.三大改造
B.中苏关系
C.文化大革命
D.“三面红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以致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人口出现负增长。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