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10年元旦,凤凰卫视采编部总监吕宁思谈到“元旦献词”时说:“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元旦献词或者元旦社论,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变化的见证······都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思想的记录。”下列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元旦献词标题,其中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1949年:《将革命进行到底》
B.1958年:《为全年产钢1000万吨而努力奋斗》
C.1967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1981年:《在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调整的巨大任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歌谣和顺口溜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一个鲤鱼十二个泡,一个鸡蛋八个黄,报产一定要实打实,何必打肿脸来充胖。”这反映了人们对何事的不满?
A.“文化大革命”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一五计划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中分别有50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这种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在于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全国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民族工业一直很薄弱,全国经济肯定不能均衡发展“一五”计划,32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了中、西部地区,这种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当然在于推动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另外,如果是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的话,国防工业中的大部分部肯定不能署在了中、西部地区了,所以不能选A。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的措施是不立即收回香港,所以不能选C。中、西部地区人口稀少,当然肯定不是充分地利用劳动力资源,所以肯定不能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响亮的口号,被誉为“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这句口号不能反映出
A.时间观念
B.竞争观念
C.效率观念
D.时尚观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今天的全球化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推动下日益加强的经济全球化趋势。
材料一:《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2049年,相信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为作者提供历史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白海军的“全球化”观点与今天的全球化着眼点有何不同?二者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材料二中的全球化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概括说明“全球化”对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因素: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兴起。
(2)历史依据:1492年哥伦布远航发现美洲大陆,之后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开辟新航路,打破了各地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使整个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
(3)不同:作者的全球化着眼于世界各地政治和经济联系加强,而今天的全球化主要指在信息技术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根源:生产力的发展。
(4)动力: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开辟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资本输出。对中国影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大量领土和主权;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西方学习;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