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五城市结婚年代与结合途径分类表


资料来源:刘英主编《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第4页。
材料二:南京四福巷已婚妇女结婚年代与婚礼形式分类表

资料来源:刘英主编《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第60页。
注:①表中文明结婚为按南京国民政府民法规定的基本程式而实行的婚礼。
②其他形式中包括茶话会、集体结婚、旅行结婚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1937——1982中国婚姻习俗变化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1937年后婚姻习俗变化的历史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对中国近代交通状况的全面概括是
①中资、外资并存
②机器、人力共见
③东部比两部先进
④连接全国各地城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3、判断题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扳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选择题 服饰是时代的镜子,刚刚结束君主统治的民国初年的北京,看上去像个光怪陆离的服装博览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欧美服饰的广泛流传
B.排满兴汉思想的冲击
C.官定服饰制度的变革
D.经济收入的迅速提高
5、选择题 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