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期刊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 ]
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D.平等进步
2、判断题 中国电视事业起步的标志是?
[? ]
A、北京电视台试播
B、中央电视台成立
C、多系列、多层次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建立
D、各省地方电视台的纷纷建立
3、判断题 近期有关女子抗战的电视剧热播,如《女子炸弹部队》《女子别动队》《战火四千金》等,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华儿女的热血激情。这些电视剧主要反映了当时
?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4、判断题 1882年,顺天(北京)乡试发榜,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在《申报》上获知考试结果。则当时最可能采用的通讯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驿站传递
D.电报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1905年5月,全国(包括香港、澳门)共有报纸约240种,上海出过119种。在上海出过的报纸中,中国人办报72种,外商报纸34种,教会报纸5种,但仍在公开发行的只有31种。
——据《大公报》(天津)之《最近报界调查表》(1905年)整理
材料二 《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

——资料来源: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
(引者注:《时务报》1896年创刊于上海,1898年停刊。梁启超任总主笔)
材料三 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他如算学会、农学会、天足会、禁烟会等,犹不可计数。而每会必有一种出版物以发表意见。于是维新运动,顿成活跃之观,而杂志亦风起云涌,盛极一时。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1)概括材料所示上海报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时务报》刊载上述几类译稿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时务报》创办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