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 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新出现的经济形态有(?)
①自然经济?②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④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19世纪40年代出现了外国资本主义企业,19世纪60到70年代出现了民族工业。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在20世纪30年代抗战时期出现的。因此。在19世纪60到70年代中国经济舞台上存在着3中经济成分。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近代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与此相关的重要知识点是在19世纪60到70年代中国的阶级成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重要性
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
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
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评论商鞅变法时,司马迁说“秦民大悦”,而司马光却说“人多怨之”。史学研究者的正确态度是
A.支持司马迁的说法
B.查阅相关史料后自作结论
C.支持司马光的说法
D.采用当代学者的权威说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研究历史应该以当时的史料作为依托,亲自考据,得出结论,而不能人云亦云。故选B。ACD项明显错误,因为它们都是从某些人的观点出发。
点评: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材料中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就属于这一类。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欧洲共同体成立、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表明世界格局
A.两极格局已解体
B.美国独霸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冷战”走向结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