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从材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
奴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不得抄录材料原文)(6分)
(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3分)
(3)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后的俄国在经济、政治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
2、判断题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其表现有
①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分 ②国内销售市场不断扩大
③逐渐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 ④外国资本逐渐被排挤出俄国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选择题 根据统计,1861年后30年间,俄国粮食产量增加三分之二,俄国欧洲部分的耕地面积增加四分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
B.改革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C.市场不断扩大的推动
D.地主和富农驱使农民在土地上劳动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
5、判断题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光绪帝关于变法有哪些看法?(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国家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其各自结果如何?(10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