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格局
A.宗教矛盾成为主导
B.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C.单边主义影响突出
D.多极世界成为现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的时间信息:冷战结束以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意识形态分歧依然存在,呈现多极化趋势。A项“主导”说法错误;B项“消失”说法错误;D项“成为现实”说法错误,故C项正确。
考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点评: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方向,这是一个易错知识点,往往会认为实现了多极化,这是错误的认识,应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阿登纳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在于
A.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
B.增强欧洲对抗苏联的力量
C.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增强欧洲力量以此摆脱美国控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要才能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因此选D。
考点:欧洲一体化
点评:欧洲一体化的原因:(1)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谋求欧洲统一是欧洲政治家们长期的愿望;(2)政治因素:二战使西欧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在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和苏联的威胁;(3)地理因素: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为联合提供了可能;(4)直接原因: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关键)(5)根本原因: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事件发生在1917年的是
①美国对德宣战②中国向同盟国宣战
③俄国退出帝国主义大战④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①美国在1917年4月向德国宣战,②1917年北洋政府向德国宣战,③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签订条约,退出一战,④是①爆发的直接原因,发生在1916年2月,故答案选①②A项。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冷战爆发后,美国的对日政策由原来的单独占领转为扶植是由于
A.反对恐怖主义的需要
B.拓展东亚市场
C.把日本当作反共桥头堡
D.科技合作的需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从图(a)到图(b)的变化中,突出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图(a)北约华约的对峙?图(b) 欧盟
A.从对抗到联合
B.从两极对峙到多极化
C.从战争到和平
D.从军事联盟到货币统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a)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下欧洲的分裂与对抗,图(b)反映了两极格局瓦解后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选A.
考点:当今世界格局
点评:图片型选择题将一定的信息隐含在图片里,借助图片研究事物的特征、规律或联系等,解答好这类题,需要坚持“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审,一是审图,要求弄清图片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二是审注,注的内容是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有好处,三是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第二步: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纵向比较。第三步:联,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注意图与教材相关知识的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