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2019-06-29 11:38:15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明清时期,虽然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商业继续繁荣,这突出表现在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A.从汉代开始起政府对市进行了直接管理 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政府最终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五代之后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早在汉代政府就开始对市进行了管理,A说法有误;由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进行管理,所以答案选B;材料没有涉及“废州县市印”后的影响,但是“废州县市印”是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说法有误;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宋代,D说法有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市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表是某同学研究经济史的两组资料。
组别
| 史料
| 史论
| 第 一 组
| (松江)“里媪(妇女)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日复抱纱以出”。(摘自《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松江部)
| 史论1:反映了当时传统的经济结构受到冲击和侵蚀。 史论2:这种市场与生产技术分离,是中国纺织技术自14世纪后没有取得重大进步的原因之一。
| 第 二 组
| “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唐要会》卷八六)
|
| ①唐朝商品经济发达,商人获利丰厚 ②唐朝官员存在仗势从商业中获利现象 ③唐朝政府严格控制中高级官吏经商 ④唐朝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即为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参与经商活动,从而可以得出一官员依靠手中权势以权谋私的现象,二也体现了政府对官员经商的限制。唐代实行的是相对开明的经济政策,所以严格推行重农抑商说法不准确,所以选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商业·唐代商业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神宗元丰年间制定了“广州市舶条法”,史称“元丰法”。至南宋时海外贸易达到全盛,当时监管市舶务的张阐奏言:“比者叨领舶司仅及二载,窃常求其利害之灼然者,功持法令之未修。何当福建广南各置务于一州,两(浙)市舶务及分建于五所三路,市舶相去各数千里。初无一定之法,或本于司之申请而他司有不及知,或出于一时之建明而异时有不可用,监官之或专或兼,人吏之或多或寡,待夷夏之商,或同而或异,立赏刑之制,或重而或轻,以至住舶于非发舶之所,有禁有不禁,买物于非产物之地,有许有不许,若此之类,不可既举。故官吏无所遵守,商贾莫知适从。奸吏舞文,远人被害,其为患深。欲望有司,取前后累降指挥,及三路节次申请,厘析删修,著为一司条例。”建议朝廷制定专门的市舶条法,以有效管理海外贸易,禁绝官吏上下其手。朝廷嘉纳之,“委官详定”,这样,单行市舶敕令在南宋进一步发展并完备。 ——《宋代商业立法与欧洲同期商法之比较》 材料二 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恤商政策,对官吏妄加征税给以严惩。如宋太祖时规定:“自今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当税之物,令有司件析,颁行天下揭于板榜,置官宇之屋壁,以遵守焉。” ——摘编自《宋代商业管理中的伦理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市舶官员张阐上奏折的背景、目的和结果。(6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宋代商业政策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1)背景:仅广州有管理市舶的法令,其他涉有外贸的地区无类似法令。(2分)目的:建议中央政府制定全国性的市舶法令,以解决多地外贸管理方面无法可依的问题。(2分)结果:中央政府同意该建议,并组织官员编订了详细的单行市舶敕令。(2分) (2)特点:以立法手段规范商业行为;法令条款详细,以防范官员侵犯商人的合法利益;鼓励商业和外贸发展。(6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可知得出,即背景:仅广州有管理市舶的法令,其他涉有外贸的地区无类似法令。目的:建议中央政府制定全国性的市舶法令,以解决多地外贸管理方面无法可依的问题。结果:中央政府同意该建议,并组织官员编订了详细的单行市舶敕令。 (2)由材料“朝廷制定专门的市舶条法,以有效管理海外贸易,禁绝官吏上下其手。朝廷嘉纳之,‘委官详定’……对官吏妄加征税给以严惩”等关键信息可知,宋代商业政策的特点是以立法手段规范商业行为;法令条款详细,以防范官员侵犯商人的合法利益;鼓励商业和外贸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不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封建土地制度下的土地兼并现象,A项是直接原因之一;B项是经济制度,属于根本原因;C项说法错误,各朝大多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D项错误,封建土地制度下存在自耕农,他们拥有土地权。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