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
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
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
2、选择题 晚清时期,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上述观点,符合
A.维新派的主张
B.地主阶级改革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地主阶级顽固派
3、判断题 均田制推行的前提是
A.俸禄制度的实行
B.政府掌控着大量无主荒地
C.三长制的推行
D.新的租调制的实行
4、判断题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C.实行均田制
D.迁都洛阳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得我国无用之物,而失我国有用之宝,导致奢侈淫逸,失我国有用之货,缺衣食品店之资,器用之本。
——《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三 1871年10月16日,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三、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
——《日本政治史》
材料四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在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派团出使欧美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如材料四所说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我们从中获得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