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
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③“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针对有人认为慧星的扫过、流星的坠落意味着灾难的降临、人类生命的殒落的唯心说法,古代直接批判这一说法的思想家是 ①、荀子 ② 王充?③ 范缜 ④ 黄宗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进步的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特点的掌握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生夏长,是自然的正常现象,具有唯物思想,可见荀子对题干中的唯心说法是进行了直接的批判的,故①应选;王充是东汉前期人,是我古代杰出的唯物思想家,对神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可见王充也对题干中的唯心说法是进行了直接的批判的,故②应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A。同时我们应通过此题了解其他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内容,范缜是南朝齐梁之际杰出的思想家,他在《神灭论》一书中,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这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黄宗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他极力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专制“天下之大害”,这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重要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
法是在
A.1997年党的十五大
B.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C.2002年党的十六大
D.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为仁(旧贵族)不富矣,为官(新地主和商人)不仁矣”。
材料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下,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颜渊》
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四?孔子之道,远传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竟胜。
—— 摘自【日】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上述主张产生的经济背景。(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4分)
(3)依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孔子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
(1)(4分)孔子不反对求富,但认为求富应该符合奴隶制的经济秩序和道德规范。奴隶制经济衰落,封建经济兴起
(2)(4分)孔子提倡“仁”和“礼”,主张贵贱有序,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8分)
思想家:创立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
教育家: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且对后世中国及世界影响深远。但他主张维护西周的等级制度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72年中美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这主要针对的是
A.法国重返越南,东南亚局势紧张
B.苏联在亚太地区实行扩张政策
C.国际恐怖组织在亚太地区频繁活动
D.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中美两国共同声明反对任何一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主义;制定外交政策的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结合所学知识,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缓和的背景原因之一是: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苏联陈兵中国的东北边境,中苏关系紧张。故这主要针对的是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