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论者认为,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而且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你认为“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的武器是:
A.坚船利炮
B.洋纱洋布
C.自由平等的观念
D.欧洲风俗习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特别注意题目要求的是“武器”,可以理解为途径和工具。自由平等的观念和欧洲风俗习惯应该是传播的内容,而不是“武器”,所以给予排除掉。“打开了中国妇女走出中世纪的大门”主要侧重的应该是思想文化方面的影响,所以排除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 “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这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综上,这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
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故选B项,C项错误。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下列各项中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 )
①霸权主义横行?②南北差距加大?③地区冲突不断?④恐怖主义抬头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题中所给四个因素都不利于和平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历史知识理论》一书的序言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指出了历史的过去性特点
B.历史研究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C.强调了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
D.强调了历史事件的横向联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可以看出历史的价值在于对现实服务,否则无任何用处,故选C。A项错误,历史的过去性材料认为没有价值;B项错误,理论指导问题材料并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横向联系说的是同一时期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材料并未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