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省六部制是唐朝重要的政治制度,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的职责负责起草;门下省的职责封驳审议;尚书省的职责负责执行。六部是指礼户礼兵刑工,其中工部掌全国土木兴建、水利工程及各项器物制作等事;六部隶属于尚书省。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对图所示权力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所以B说法错误。它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特点有①分工明确②效率高③互相牵制④分散相权,集中皇权。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军机处的职能和作用,但材料并没涉及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王沔(音miǎn),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根据题目信息,材料中的“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可知涉及到的官职有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可以推论出是宋朝的部门枢密院、户部、丞相。汉朝没有枢密院、户部,唐朝和清朝没有参知政事,所以选择C.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因而各地地主特别是过去的寒门、商人地主等……也取得了高官厚禄,参与了政权。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四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2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四回答,科举制对宋朝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2分)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2分)
(2)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2分)
(3)风气: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2分)
观念:读书高贵,读书是晋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所学,材料一反映的是先秦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实际上是贵族政治;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实行察举制,分察举(自下向上推荐)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重“孝廉”,德才皆备,因此标准从门第到德才皆备,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2)注意材料信息“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可知说明科举制度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3)根据材料信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可知是指科举制推动了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把读书、考试和做官三者结合起来。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材料解析题要注意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二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当然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直接“对号入座”。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