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周恩来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红色外交家”的美誉。他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是
A.兵乓外交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是在1971年,有利于中美关系改善;B.是在建国初期,强调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是在建国初期,先清除帝国主义的中国的残余执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的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D.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成功作出重要贡献。
点评:从命题角度上看,本专题主要是以史实或时事为依托,检测学生横向综合历史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在复习时注意把握新中国外交的阶段性,同时结合时政热点,深层挖掘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内涵与外延。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人评价《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是“自1957年《罗马条约》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主要是因为
[? ]
A.实现欧洲单个部门的一体化
B.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
C.欧共体建立了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D.欧元的诞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肉精、地沟袖等泛滥,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2007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九三学社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议》,提出应尽快出台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全国政协与全国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权
B.全国政协履行了参政议政的职能
C.民主党派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
D.民主党派对社会发展有重要贡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个人或家庭不再拥有土地所有权始于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
B.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完成后
C.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后
D.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1950~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 ,土地属于农民个体所有,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土地开始属于集体,之后的1958年人民公社和1978年以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属于公有,所有符合题意的是B,CDA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提出“若使天下兼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